优农上海办事处_优质农产品上海办事处_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上海办事处_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上海办事处

最新资讯:

协会简介

协会文件

协会上海办

新闻资讯

通知公告

办事处领导与工作人员

办事处职责

专项工作

协会动态

会员之家

政策法规

认定工作

品牌建设

行业活动

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

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
上海办事处
地址: 上海浦东新区张杨路310弄24号
邮箱: zgynxh@sina.cn
电话: 021-55215077
当前位置:首页>> 协会上海办

协会上海办

山东省烟叶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

发布日期 : 2014-02-19 00:00:00     作者 :     来源 : 山东农业信息网

 

    为加快推进我省烟叶产业发展,提高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结合烟叶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山东是我国大陆最早种植烤烟的省份,已有百年种烟历史。山东烟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湿润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全年日平均气温12.1—13.4℃,无霜期182—266天,年降水量595—950毫米,日照时数2257—2560小时,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期;烟区地貌以山地坡麓、岭地缓坡为主,其次为山前倾斜平原和河谷平原,植烟土壤以棕壤和淋溶褐土为主,土壤质地为砂壤土、轻壤土和中壤土,多数为轻壤土,PH值多在6.1—7.3之间,具备适宜的烟叶生产自然生态条件。

  烟叶作为我省传统农业经济作物,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较为稳固的种植区域、完善的基础设施、成熟的种植技术、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稳定的烟农队伍,成为我省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烟区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重要经济项目。我省烟区分布在潍坊、临沂、日照、淄博、青岛、莱芜的26个县(市、区)(诸城、临朐、安丘、高密、昌乐;沂水、费县、兰陵、蒙阴、沂南、平邑、莒南、临沭、郯城;莒县、五莲、日照市岚山区、东港区;沂源、淄博市淄川区、博山区;青岛市黄岛区、平度、胶州;莱芜市莱城区、钢城区),土地资源丰富,宜烟耕地面积1096万亩,年种烟面积55万亩左右,烟叶收购计划140万担左右,是全国烟叶主产区之一;现有种烟乡(镇)180个,种烟村3232个,烟农1.72万户。

  烟叶产业具有“计划种植、专卖专营、价格稳定、产业链完整”的特点。近年来,我省烟叶工作坚持“立足实、争取强、注重精、要特色”方针,通过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实施烟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切实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扎实推进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积极实施科技兴烟,不断强化烟叶基地建设,逐步形成了种植、收购、调拨相结合的完善产业体系。全省已建设烟叶生产生态村1000个,完成了120万亩轮作种烟基本农田的基础设施配套,发展50亩以上烟叶家庭农场3126个、种植烟叶面积占全省的62%,培育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51个、入社烟农1.6万户,初步构建了山东烟草研究院———产区烟叶技术中心———实验站———基地单元科技创新园四级科技创新体系,创建了“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沂蒙山优质烟叶科技示范基地”,基本形成了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烟叶生产格局,现代烟草农业整体水平处于全国前列。2012年,全省烟叶种植面积58万亩,烟叶收购量151万担,占全国的2.7%;种烟总收入19.8亿元,实现烟叶税3.6亿元;烟农户均种植烟叶33.2亩,户均纯收入5万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倍以上。山东烟叶具有浓香型风格特色,是中式卷烟配方的重要原料,随着卷烟企业的“大品牌”战略推进特别是低焦油卷烟的发展,山东烟叶市场地位更加突出。目前我省与上海烟草集团、浙江中烟、湖北中烟、江苏中烟、山东中烟等11家国内卷烟工业企业以及山东烟草进出口公司保持烟叶供求关系,已建设国家烟草专卖局批准的烟叶基地单元13个,面积22万亩,烟叶基地化供应量65万担,烟草工商合作不断深化,市场需求较为稳定。

  但从目前情况看,实现烟叶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烟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烟叶质量处于全国中等水平,风格特色不够突出;种烟成本上升,烟农持续增收压力加大;烟叶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专用农机设备配套不完善;烟农合作社建设处于调整提升阶段,社会化服务滞后于规模经营发展;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成果转化率较低。充分发挥我省烟叶生产底蕴深厚、基础扎实、服务完善、市场巩固、保障有力的优势,加快推动烟叶产业发展,对优化烟区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高端、高质、高效”发展理念,以深入实施烟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为载体,以发展现代农业、突出质量特色、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转方式、调结构,推进设施化配套、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科技化支撑、精益化管理、基地化供应,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全面增强提质增效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再创产业发展新优势。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提升产品竞争力。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突出质量特色,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2.坚持集约发展,突出规模效益。完善烟叶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烟农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种植集中度和规模经营水平。

  3.坚持内生增长,增强发展活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注重创新驱动,提高发展质量。

  4.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省轮作种烟的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150万亩,烟叶种植面积稳定在75万亩左右,烟叶总产量达到200万担左右,总产值达到40亿元,烟叶税达到7.2亿元;形成以烟草公司为龙头、以家庭农场和综合服务型合作社为主体的生产经营组织模式,烟农户均种植规模达到60亩;全面实现标准化生产,上中等烟叶比例达到97%以上,打造山东“中式浓香”烟叶品牌;建成烟叶基地单元36个、面积68万亩左右,基地化产销比重达到90%以上;形成以“设施农业、精准农业、高效农业”为基本形态的现代烟草农业产业体系,建设10个高标准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通过烟叶产业的提升发展,烟农户均种烟产值达到30万元以上、纯收入15万元以上。

  三、发展重点

  (一)优化烟叶生产布局。按照区域布局、集中发展的原则,打造规模集中、优势明显的烟叶经济产业带。立足现有种烟县(市、区),引导各项资源逐步向技术、经济、基础条件好的优势区域集中,扩大重点县生产规模,发展专业乡镇、专业村。发展40万担以上的产烟县(市)1个(诸城),20万担以上的产烟县3个(沂水、费县、莒县),10万担以上的产烟县(市)7个(临朐、安丘、沂南、蒙阴、平邑、兰陵、五莲)。发展3万担以上的植烟乡(镇)10个,2万担以上的植烟乡(镇)20个。发挥烟叶生产生态村的基础作用,提升生态村发展水平,集中计划资源,扩大现有1000个生态村(潍坊370个、临沂390个、日照145个、淄博35个、青岛25个、莱芜35个)的种烟规模,平均每村达到600亩左右,总面积占到全省的80%左右。通过优化布局,打造以沂蒙山地丘陵区、潍弥流域平原丘陵区、鲁中山地区、沭东山地丘陵区为重点,与其它经济产业并驾齐驱、和谐发展的烟叶经济产业带,构建规模稳定、优质高效、持续发展的烟叶产业格局。

  (二)大力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全面完成150万亩轮作种烟基本农田的设施综合配套,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烟田,实现集约化育苗、集约化烘烤率100%,提高生产保障能力。完善配套烟草农机装备,烟田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平原丘陵烟田基本实现机械化,促进减工降本增效。完善农业经营体制,坚持“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专业合作”,形成“烟叶家庭农场(专业户)+烟农合作社”模式,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经营体系,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提升信息化水平,实现全过程管控、全覆盖服务,打造数字烟草农业。到2020年,完善配套、集约高效的现代烟草农业体系基本建成,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亩均用工控制在15个以内,亩产值达到5000元以上,现代化水平保持在全省农业产业和全国烟叶生产的前列。

  (三)打造特色烟叶品牌。坚持做精、做强、做出特色,走质量效益型发展路子。以浓香型生产为导向,推进特色优质烟叶开发,打造生态条件优越、资源优势巩固的特色烟区,在现有2个特色烟基地单元的基础上,以潍坊、临沂、日照为重点,规划新建8个特色烟基地单元,总面积达到17万亩;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中式浓香”烟叶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围绕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完善提升现有“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潍坊、莒县、沂水、莒南),将6个产烟设区市全面建成“山东省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市”。贯彻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与生产方式,构建科学合理的烟叶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

  (四)拓展烟叶市场空间。坚持计划资源、市场需求、基地建设有机统一,全面加强烟叶生产基地建设,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变烟叶品牌优势为市场优势。实行“单元规划、综合配套、统一管理、定向生产”,以面积1.7万亩、收购量5万担左右为一个基地单元,强化需求导向,围绕重点卷烟企业和骨干卷烟品牌,推进农工商研一体化开发,走订单生产之路。深化与上海烟草集团、浙江中烟、湖北中烟、山东中烟、江苏中烟等重点卷烟企业合作,在完善提升现有13个烟叶基地单元基础上,在其他优势区、潜力区,逐步规划新建23个烟叶基地单元(含特色烟基地单元。其中潍坊8个,临沂9个,日照3个,淄博、莱芜、青岛各1个)。到2020年,全省烟叶集中供应8—10家卷烟企业,基地烟叶年产销量180万担左右,建立稳定的烟叶销售市场,为全省烟叶生产发展、烟农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四、政策措施

  (一)改善设施设备条件,提高烟叶综合生产能力。

  1.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严格的基本烟田保护制度和以烟为主的种植制度,保持产业规模、布局稳定。深入实施烟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每年投资1亿元左右,继续抓好烟田小水利、机耕路、密集烤房、育苗大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烟田综合治理,在种烟区实施土地整理15万亩,进一步改善烟区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通过推进烟站优化整合,组建中心烟站34个(潍坊12个、临沂13个、日照6个、淄博1个、青岛1个、莱芜1个),形成“中心烟站+收购点”管理模式,提升产业综合配套水平。加强烟田水源工程建设,组织实施好五莲县龙潭沟水库、费县三和水库建设项目;争取烟草行业政策支持,积极规划建设新的烟田水源工程,增强水利对农业生产的保障能力。加强烟田防雹增雨、病虫害预测预报与统防统治等保障设施建设,努力降低生产风险。完善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坚持建管并重、管用并举,以烟农合作社为管护主体,推进市场化运作,确保设施长期发挥效益。

  2.推进生产机械化。充分利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把推进烟草农机发展与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结合起来,加大对烟草农机特别是通用机械配套的支持力度。加快烟田机械化推广进程,以烟农合作社为依托,以基地单元全程机械化试点为引领,每年投资5000万元左右,对烟草通用机械、专用机械进行补贴,提高农机装备和机械化生产水平。按照先进、实用、高效的要求,搞好烟草农业机械的研发,重点突破烟叶采收机、打顶机和多功能机械,进一步提升移栽机、起垄施肥一体机等农机性能,着力解决适合山区丘陵作业的中小型机械配套问题。到2020年,全省烟田农机新增2万台(套),保有量达到5万台(套),百亩配套动力20千瓦,形成完善的机械化体系,切实提高农业生产力。

  3.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烟叶生产地理信息平台,推广育苗、烘烤智能化控制,完善烟农合作社信息系统,加强专家咨询、气象服务、劳动力资源调度、质量检测、自动化收购等信息应用,探索烟田物联网感应技术,利用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农业。

  (二)完善经营组织模式,推进生产方式现代化。

  1.大力发展烟叶家庭农场。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为契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重点发展壮大烟叶家庭农场,因势利导培育专业大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农场登记注册制度,扩大现有农场单体规模,推行企业化、规范化管理,提高农场经营水平和发展能力。到2020年,家庭农场种烟面积占到全省的80%以上,其中200亩以上烟叶家庭农场达到2500个左右,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2.扶持发展烟农专业合作社。坚持“种植在户、服务在社”的思路和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大力发展综合服务型烟农合作社,构建全方位、低成本、便利高效的服务体系。引导合作社完善组织模式,规范运行管理,全面开展烟草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环节专业化服务,拓展物资配送、技术推广、信贷服务、设施管护等功能,充分利用设施发展多种经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完善扶持政策,在设施用地、税收政策、信贷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财政投资项目向符合条件的烟农合作社倾斜,加强对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培训和人才支持,将烟草示范社纳入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范围,对运作规范、绩效良好的烟农合作社给予奖励。到2020年,全省形成规范完善、服务高效、达到省级示范社标准的综合服务型烟农合作社50个,单体覆盖面积1万亩以上,实现植烟村全面覆盖、全体烟农入社、生产全程服务、烟农普遍受益。

  3.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以潍坊、临沂、日照为重点,建成10个左右要素集聚、综合配套、优质高效的万亩省级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实现生产组织化、劳动机械化、技术集成化、品牌特色化;各地创建一批市级、县级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形成梯次推进格局,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与农村社区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相融合,选择在烟叶生产基础好、家庭农场规模大、合作社服务水平高的区域,试点建设一批烟草特色突出、示范效应明显的“烟叶特色农村社区”,探索烟草产业带动新农村建设、助力新型城镇化、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

  (三)加快科技创新与推广,提升产业发展支撑能力。

  1.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主产区烟叶技术中心和实验站建设,积极推进烟叶技术中心的行业认定工作,深化与科研院所、卷烟工业的项目合作,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与中国北方、南方烟草良种繁育中心协作,搞好烟草良种引进与选育,以实验站为依托做好品种区域试验示范工作。实施烟叶科技重大专项,创新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高香气、高品质、低危害为目标,深入实施特色优质烟叶开发,构建适应市场需求和山东实际的技术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加快成果转化。在烟叶基地单元内规划建设一批科技示范园区,组装集成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快品种更新换代,全省推广3个左右适应市场需求的特色优质新品种;大力推广漂浮育苗、测土施肥、病虫害综防、科学烘烤等先进适用技术。健全技术推广体系,实行烟农户籍化管理,完善多元化技术推广服务方式,探索烟农合作社托管技术服务,确保技术服务到户、技术要领到人、科技成果到田,提高技术到位率。

  3.加强烟农培训。大力实施培训工程,发挥龙头企业、烟农合作社及各类培训机构的作用,利用烟农学校、现场示范、广播电视、互联网、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大家庭农场经营者、专业种植大户、专业化服务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其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育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产业工人。加强职业烟农队伍建设,在社会保障、农业保险、帮扶解困、捐资助学等方面加强扶持,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培育职业烟农1万户以上,确保烟农队伍稳定。

  (四)完善生产管理体系,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1.推进精益生产。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障供应”为核心要求,以流程优化设计、资源要素整合、人员协同配合为基本调节手段,以“两头工场化(育苗、烘烤)、田间机械化、服务专业化”为重点,持续推进信息精确、技术精良、流程精益、作业精准、组织精密、队伍精干,使烟叶生产系统最大限度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实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

  2.推行标准化生产。完善烟叶标准化生产体系,加强标准宣传贯彻和推广落实,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控制,健全质量评价和追溯机制,实现烟叶质量持续改进。全面推行烟草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搞好产地环境保护,严格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注重劳动者健康保护,严格控制农残和重金属含量,保障烟叶质量及其安全性。

  3.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广精准施肥施药、生物防治、节水灌溉、风力提水等技术,加快稻草板材质烤房、生物质能源替代煤炭烘烤示范推广,加强土壤保育,推行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有序轮作等措施,实现用养结合、持续利用,探索绿肥种植———畜牧养殖———粪肥还田的农业循环模式,促进生产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谐发展,建设生态烟区、美丽烟区。

  (五)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实现产业发展目标。坚持和完善各级烟叶生产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政府主导、分工负责、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支持产业发展的措施和办法,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烟叶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各烟叶产区要把烟叶产业作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兴农富民的优势项目来抓,制定烟叶产业发展规划,落实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在土地流转、合作社建设、生产设施用地、烤房用电、基础设施管护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完善信贷担保机制,探索建立烟叶生产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烟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产业发展投入力度,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查看更多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