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农上海办事处_优质农产品上海办事处_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上海办事处_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上海办事处

最新资讯:

协会简介

协会文件

协会上海办

新闻资讯

通知公告

办事处领导与工作人员

办事处职责

专项工作

协会动态

会员之家

政策法规

认定工作

品牌建设

行业活动

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

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
上海办事处
地址: 上海浦东新区张杨路310弄24号
邮箱: zgynxh@sina.cn
电话: 021-55215077
当前位置:首页>> 协会上海办

协会上海办

以村庄改造为抓手促进城乡均衡协调发展

发布日期 : 2014-03-03 00:00:00     作者 :     来源 : 农民日报

图为周浦镇旗杆村改造后的绿树河道景观。

图为川沙镇森林村改造后的健身点。

图为川沙镇森林村改造前的健身点。

图为大团镇赵桥村改造前的公共设施。

图为大团镇赵桥村改造后的公共设施。

从2007年开始,上海市浦东新区明确把以村庄改造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的一项重要抓手,着力以工哺农、以城带乡,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推动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自村庄改造项目实施以来,在新区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相关部门、镇的共同努力下,村庄改造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新区城乡地区呈现了均衡协调发展的可喜局面。

新区村庄改造成效显著

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浦东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以村庄改造为核心的新农村建设,按照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要求,2007年,在合庆镇友谊村正式开展了村庄改造试点;此后两年连续启动了4个镇近50个行政村的村庄改造。两区合并后,面对城乡及南北差距较大的现状,在南北部地区已完成基本农田保护区域内部分镇村村庄改造任务的基础上,经过深入调研、充分讨论、综合考量,在2010年制订和出台了新区村庄改造5年村庄改造行动方案(2010-2014年),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浦东新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域内的17个镇、230个行政村、20.31万农户的村庄改造任务,5年计划投资60多亿元。从2010年到2013年,新区村庄改造累计完成投入约58亿元(其中区财力投入接近50亿元),完成了5年行动计划任务的83.9%。其中高桥、曹路、合庆、康桥、周浦等5镇已完成改造任务。

浦东新区村庄改造是一项综合性的新农村建设与发展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农村道路、桥梁、河道整治、污水治理、低水压改造、村宅整治、绿化、公建配套等八方面。它以基本农田区域内长期保留的行政村为改造对象,以村民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改善村庄生态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着力实现“三个化”,即农村设施城市化、村容环境生态化、农民生活现代化。

在村庄改造工作实践中,新区始终坚持“三个先行”(即规划设计先行、基础设施先行、依法行政先行)、“三个注重”(即注重与农村产业发展结合、注重弘扬村庄文化、注重与大市政设施的有效衔接)和“三态建设”(即生态建设、业态建设、心态建设)的工作理念,始终坚持倾听民意、聚焦民需、解决民难,组团式、整区域、全方位地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生活环境。

村庄改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和人居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让浦东农民更多地分享到改革开放的成果。村庄改造全面推进了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城市文明向农村拓展,大力提升了农村公共资源配置水平。新区村庄村容环境根本性改善,公共设施整体提升。村村通了路,改变了以往“野猫洞、断头路”和脏乱差局面。村庄改造让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通过实施村庄改造,打造出了浦东农村“江南水乡、田园风光”的民居特色,为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前提条件,促进了浦东农村地区的综合发展。村庄改造以“不大拆大建、保留村宅原貌、弘扬村宅文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要求,为农村可持续发展增加了原动力。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增收,如合庆镇通过村庄改造的基础设施建设,村级经济仅物业租赁收入就增加了1000多万元。新区村庄百村百貌、各显特色,塑造出了像航头镇牌楼村、惠南镇桥北村、大团镇赵桥村、曹路镇新星村、合庆镇友谊村、书院镇塘北村、周浦镇旗杆村等一大批具有产业支撑、绿色生态、协调发展等特点的新型村庄。

村庄改造有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乡村治理体系,有效提升了村落文明,产生了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受到了人民群众热烈欢迎。通过村庄改造,既实现了水清、岸洁、宅净、路平、桥安,又锻炼了干部队伍,提高了村民的素质和修养,干群、邻里关系更加密切,确保了村庄的文明和谐。村庄改造后,村子里的违章建筑少了,窝棚少了,臭水沟少了,断头路少了,脏乱差现象少了,村民的抱怨少了,而水里的鱼虾多了,农村居民的小轿车多了,城市居民返乡居住的多了,来“农家乐”的游客多了,农副产品的销量多了,村里的欢声笑语多了。村民欢迎村庄改造,涌现了一批村民支持村庄改造让利益不讲条件、积极支持村庄改造工作的先进事迹,还出现了邻里之间因宅村路的矛盾而几十年不相往来,一朝村庄改造,积怨得到化解的感人事例。村庄改造的社会影响力也在逐步显现,中央、市、区等各级新闻媒体予以广泛宣传报道。第三方对2010年至2011年新区村庄改造的绩效评价分值达到89.77分。得益于村庄改造的良性效应,2011年以来,新区有5个村获得了住建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有两个村参与创评农业部“美丽乡村”,有3个村获选市十大“我喜爱的乡村”称号。

积极探索创新村庄改造工作制度

村庄改造工作是一项牵涉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生项目,只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从源头出发,在规章的约束下、法定的框架内,依靠制度管人管事,才能确保管理的有效合法,才能保证工程规范有序推进。从2010年至今,浦东村庄改造项目建设不断取得突破,初步形成了“1+10”的综合性的管理框架。

具体是“1本工作手册”,其中全市首创的两万多字的《浦东新区村庄改造工作手册》是制度建设的核心,涵盖村宅整治、工程建设、监督管理等方面工作标准和要求,使村庄改造由“无标”走向“区标”,部分标准成为“市标”。

“10项主要制度”包括长效管理制度、监督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差别化财政扶持制度、招投标制度、资金和财务管理制度、绩效评估制度、造价咨询制度、跟踪审计制度、复合验收制度。经过不断探索和优化提升,新区村庄改造形成了“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操作、多元化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从而使村庄改造成为“工程优良、干部优秀、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这些制度的核心有三点:

一是科学化管理。例如,工作手册涵盖了村宅整治、河道整治、路桥建设、工程审计等方面的工作标准和要求,促进了村庄改造项目操作管理的标准化。

二是规范化运行。新区村庄改造工作从计划编制、项目设计到竣工验收、审计清算,形成了体系完整、链接有序、严格规范的工作流程。

三是多元化参与。在工程参建单位方面,村庄改造项目的设计、监理、建设单位全部经过招投标产生。在内部监管方面,自2010年以来,新区监察局连续数年都将村庄改造工作列入重点工作,制订下发了《村庄改造项目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在外部监管方面,项目实施广泛发动村民担任志愿者、监督员进行监管,项目综合验收邀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参与工程效果的评议,并将村民意见作为村庄改造实施与否、项目验收通过与否的前置条件。

构建村庄改造长效管理机制

注重以人为本,积极探索“农民参与式”建管新模式。新区村庄改造几年来的实践也表明,能否赢得村民支持和拥护直接关乎村庄改造工作成败。新区村庄改造既重视村庄硬件改善,又重视村庄软件更新,自始至终贯彻了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动村民参与,努力探索农民家园农民建、农民管的村庄建设管理新模式。

一是坚持村民主体地位,提升项目归属感。项目实施注重倾听民意,项目内容注重贴近民需,项目效果注重反映民声。如在倾听民意方面,制订了“五个不通过”的工作要求,即规划设计方案须获得改造区域内村民户代表大会75%以上代表同意,特殊情况可采用问卷方式征询意见,同意率须达到85%以上,否则项目申报不通过;设计方案与现场存在较大差异,评审不通过;项目建设方案不公示或公示后群众意见较大,项目立项不通过;项目建设期间引起群众(社会)不满反映较大,项目验收不通过;项目决算与审计结果有较大差距,项目资金清算不通过。

二是完善管理长效机制,增强村民主动性。在制度上,出台《浦东新区村庄改造长效管理意见》(试行),制定并细化考核奖补政策充分保障资金来源,同时借助村规民约,逐步形成全体村民共同维护环境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在人员上,建立一般管理和专业维护相结合的管理队伍,引导村民以志愿者、监督员、卫生保洁员等形式参与项目建设监督管理。

三是营造良性宣传氛围,提高工作认同度。尊重农民认知习惯,借助乡土邻里关系,广泛发动村里有威望的党员干部和村民担当宣传员和协调员。努力转变村民认识,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入户发放告知书、农民素质教育专项行动、现场参观等多种形式加强面向村民群众的宣传教育。扩大村民知情权,不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各镇要将村庄改造项目的有关情况在村民一点通上公开。

2014年是浦东新区村庄改造5年行动计划的收官年,浦东新区村庄改造工作的重点将从建设转移到管理、巩固与提升方面上来。对此,将着力做好“一个核心,四个方面的提升”。

“一个核心”,是指坚持以村民主体作用发挥为长效管理的核心。村庄改造长效管理过程中将充分发动村民自治,让农民自发爱护自己的家园。

“四个方面”,包括管理制度、组织领导、管理标准、软件建设这四方面。

一是健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以“村民参与、考核奖补、城乡同治”为主要特点的长效管理办法。建立形成“考核奖补”机制,区层面制定指导意见,细化长效管理工作标准,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长效管理考核奖补,做到长效管理无盲区、考核奖补联绩效,巩固村庄改造成果,放大财力投资效益。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尝试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多元联动”的立体式管理网络。建立管理责任机制,进一步明确区、镇、村长效管理工作职责,实施项目分类管理。开展以“美丽乡村”为内涵的“百村竞赛”活动,提升村庄综合管理发展水平。在完成村庄改造的行政村,开展以“我爱家园”等为主题的“美丽乡村”活动,争取用3年时间形成100个村,成为“美丽乡村”的示范村。

三是细化管理标准,探索建立“标准化、网格化、常态化”的管理新模式。建立设施量台账制度,清晰界定设施量的资产产权。逐步引入城市化管理理念,有条件的镇建立辖区网格化管理体系。

四是重视软件建设,积极弘扬“爱国、敬业、诚信、友爱”的价值取向。以“星级文明家庭”、“美丽庭院户”、“整洁庭院户”、外来人口“文明租户”等家园创评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加强村镇精神文明建设。

村庄改造惠泽广大百姓,是促进浦东新区城乡均衡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浦东农村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浦东新区将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上海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对农村改革、农村建设与管理的探索力度,巩固放大村庄改造的正效应和正能量,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确保农村地区的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我们坚信,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依靠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依靠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浦东新区城乡将更均衡、协调发展,浦东“美丽乡村”将建设得更好!

(本版图片由浦东新区农委提供)



查看更多 >>

TOP